1、蜱虫叮咬不仅会吸血 ,还可能引发红肉过敏症 蜱虫在叮咬人类或动物时,不仅会吸取血液,还可能带来一种严重的健康威胁——红肉过敏症。这种病症在蜱虫叮咬后治愈的患者中较为常见,成为了一个隐藏的“定时炸弹 ” ,一旦患者食用肉类或乳制品,就会触发过敏症状 。
2、蜱虫能够传播多种人类和动物病原体。人类是蜱的偶然宿主,也是自然界中蜱传播的终端。以蜱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疾病 ,如森林脑炎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近年来严重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其中森林脑炎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
3、原来,一部分蜱虫体内有一种可怕的病毒,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也称新型布尼亚病毒)。这种病毒可以通过蜱虫叮咬而传播给人 ,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轻则表现为发热乏力,重则休克、多器官衰竭等 ,致死率达17%-36%。
在2011年8月13日,中国卫生部首次公开了一个重要的医学发现: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发的蜱虫病,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其急性期患者的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潜在的传染性 。直接接触这些体液可能会导致感染。因此,对于确诊的病例,医院采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
新型布尼亚病毒蜱虫病患者的血液确实具有传染性 。具体传染性特点如下:急性期患者及死亡病人的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这些体液可能会导致感染。出血症状需立即隔离:当患者出现出血症状,如呕血 、咯血等 ,应立即入院并单间隔离,以防止病毒通过血液传播给其他人。
卫生部近日报告,一项新研究揭示了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发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虫病)的传染特性 。急性期的患者以及死亡病人的血液和血性分泌物被证实具有传染性 ,直接接触这些体液可能会导致感染。当患者出现出血症状,如呕血、咯血等,应立即入院并单间隔离 ,以防止病毒传播。
鉴别被蜱虫咬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观察咬伤部位:被蜱虫咬伤后,皮肤表面会有明显的咬伤点 。蜱虫叮咬时会将头部深深嵌入皮肤,咬伤点常伴随红肿、疼痛等症状。如有蜱虫头部嵌入皮肤 ,可初步判断为蜱虫咬伤。观察蜱虫迹象:蜱虫叮咬后,其身体可能会留在皮肤表面,形成一个小突起。
注意黑痣状痕迹:被蜱虫叮咬后 ,叮咬部位可能会出现一个黑色的痕迹,这不同于蚊虫叮咬所留下的痕迹 。蜱虫的前腿和口器会深深插入皮肤中,只留下尾部露在外面,看起来像是皮肤上的黑痣。
被叮咬的部位会出现类似黑痣的痕迹。蜱虫的前肢和口器会紧紧咬住皮肤 ,仅露出一小部分黑色的尾部在皮肤外 。这种现象与蚊虫叮咬后不同,蚊虫叮咬不会形成这样的黑痣。 蜱虫叮咬的周围皮肤会出现明显的红肿。蜱虫不仅会咬噬皮肤,还会吞噬血液 。因此 ,蜱虫叮咬引起的炎症比一般蚊虫叮咬更为严重。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