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密接的判定标准如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 2 天开始 ,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2、在同一空间多久算密接是14天内算时空密接 。 时空密接其实指的是时空伴随,指14天内,与确诊患者在同时间和空间网格内(800米×800米) ,共同停留过10分钟。通俗地说,与确诊患者14天内行程轨迹有过交集,无论是通讯信号漂移 ,或擦肩而过,都有可能被认定为时空密接者。
3、暴露于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人员;现场调查人员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 。密接的密接: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首次接触,至该密切接触者被隔离管理前 ,与密切接触者有共同居住生活 、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4、判定密切接触者 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 、护理服务者 。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诊疗活动的医护人员。在办公室、车间、班组、电梯 、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密闭环境下共餐、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的人员 。
1 、同住、同餐、同行 、同事、同学、同乘 、同伴、同游、同工 、同厕、同就医的接触人员均应判为密接。具体判定依据包括感染者的首次症状或阳性采样前4天的时间节点。在本地疫情发生时,优先排查管控身份明确、风险高的密接,如家庭成员、邻居 、同事、共同就餐、共用卫生间等人员。
2 、具体场所的密接判定(一)住宅小区同单元内所有住户的居民(含感染者的共同居住者),同层为密接 ,其他楼层为按照密接管理的重点人,均需要集中隔离;到访本单元的人员(如保洁、物业、维修工 、访客、外卖、快递等人员) 。
3 、判断密接的标准如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如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教室或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诊疗护理 、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到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4、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1米内)人员 ,包括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 、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暴露于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人员;现场调查人员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 。
1 、第九版划分密接,高层住宅如下-划分原则:密切接触者 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 ,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对于通过多次核酸检测方式(如高风险职业人群的定期核酸检测)发现的病例,其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时限为从最后一次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起至隔离管控前。
2、在第九版防治规划中,低风险区是指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 、旗)的其他区域 。与高中风险区相比 ,风险较低,但与无疫情的县(市、区、旗)相比,存在一定风险。未发生疫情的县(市 、区、旗)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低风险地区的人在离开所在地区或城市时,应持有48小时阴性核酸检测证明 。
3、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 ,高中低风险区是在有疫情的县(市 、区、旗)内划分。没有疫情发生的县(市、区、旗),全域实行常态化防控措施。
1 、密切接触者是指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阳性检测者有接触情形且未采取有效防护者 。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密切接触者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情形:共同居住、学习 、工作的人员:如近距离工作或共用一个教室或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的人员。
2、密切接触者主要分为三类:密切接触者:是指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4天开始 ,或者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4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3、人群分类标准:密接 、次密接、一般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 ,是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4天开始,或者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4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 ,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